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成果 > 正文

职业学校德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
2016-10-26 14:54:34   来源:作者:杨慧敏   浏览量:408

    职业学校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的双重责任。职业学校德育课尤其需要将学生从传统课堂“听课”的模式解脱出来,逐渐成为互动式、参与式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德育课堂三维目标,培养出在职业素养方面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职业人,才能真正实现校企之间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课堂参与的方式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职业学校德育课堂上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根据这几年的从教经验,做出如下探索和总结:
    一、学情分析和课题内容很重要
    在职业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和不同班年级就决定着学生年龄不同、已有知识经验的差异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相迥。
    对于年级较低的专科班学生而言,他们期待分组也善于在分组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但对于技师班学生而言,他们起初是不屑于参与这样的合作的,他们更看重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合理安排。始终以激励为原则,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合作能力是现代企业要求员工的基本素质,我想任何人都喜欢被赞赏,当技师班学生浅尝辄止的应付式合作,被老师适当赞美如:“你的语言表达很流畅”“你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如果能学会和组内成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你将更加优秀”等等,能就此激发了他们下一次深度参与的激情。
不是一上来就分组,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分组。对于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好让他们独自上台展示,比如说自我介绍和演讲。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1、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引导学生做好这三个前提:
    其一,学生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要有基本的阅读了解;其二,合作交流前,学生先要有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共同分享、探究,如此才能避免用集体的思考和声音替代个体独立自主的思考;其三,学生需要有合作需求。之所以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本无合作的欲望,却硬要让他们合作。
    2、合作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有的学生一听老师说合作和讨论便保持沉默,不知该如何是好。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从同桌合作开始,先尝试让同桌两人之间相互言说、倾听、补充与合作,再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
    3、学会在合作学习中倾听
    合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倾听,实现生命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1]。这里的关键,是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并鼓励学生做好批注或笔记,把同学、老师在讨论中生成的好的观点、思路、方法和语句及时记录下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个细节有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提升捕捉、提炼资源的能力。
    三、变平庸合作为深度参与
    在职业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人数存在很大差异,小组的组成人员不等,有的4人一组团团坐,有的8人一组团团坐,有的只在合作的环节起立临时组成小组。首先应该分清:
    1、如何分组和分工
    一般情况下,存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大类型,教师可以在操作时用轮换的方式,不宜一学期或一学年都是同质或异质分组,可以这个月同质,下个月异质,取长补短,互补共生[2]
    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对谁做主持人、监督员、记录员、小组发言代表等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分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也在于小小分工背后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有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小组分工,就把教学与德育、成事与成人融合联通起来了。
    2、需要有什么合作的规则?
    规则就是小组合作中对学生该如何做的具体要求。其中代表性的合作规则是“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判断弱者和强者的标准,不只是成绩,还有性格和习惯:个性内向、内敛,课堂上不爱主动发言表达,沉默寡言者即为“弱者”,反之则为“强者”。
    3、小组合作是否有“时间底线”?
    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后,不到1分钟就匆忙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不可能有实效,只能沦为形式化和表演化的小组合作。在我看来,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时间,至少不能低于3分钟。当然,到底安排多长时间,要视学情和合作学习的内容而定。
    4、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该怎么说?

    如果小组代表的第一句话是“我认为,我发现,我觉得……”教师需要赶紧制止和纠正,恰当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小组……”。无须小组合作,个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然是小组合作之后的代表发言,就不能只讲自己的,否则,前面的小组合作基本无效。
    例如,在探讨《道德法律与人生》第二课第二节“学会和谐交往”时,有个活动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克制自我,就需要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与深度参与。
 
以6人为一组,事先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谁负责记录
2、谁负责上台演说
3、谁负责监督
    接着由每位成员都给出自己的想法,记录员负责整理和记录,监督员负责监督确保每位组员都参与其中,最后由记录员将整理出来的答案转交给演说者。虽说演说者的水平最终能影响每组的得分,但是也有适当鼓励不愿意或者是羞涩于上台的学生多锻炼,这样才能在竞争和挑战中实现自我突破和提升。教师应该适当引导,某某同学虽然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气质和形象也有待改进,但是他一次次的在进步,我们要给鼓励分。
    四、合作学习中科学合理评价很必要
    现代教学评价方式很多,评价的内容和主题以及评价的结果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无论评价的方式如何变迁,学生们始终需要被老师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交流展示: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全班测试、小组表演,等等。
    例如刚才的案例,每个小组代表上台演说后,评价的主体应该不只是教师。我是这样操作的:
    1、事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表格,内容是“组别”和“得分”。
    2、每个组长手中有自己组号的标签。
    3、每组学生上台演说后,由其他小组依次对其演说的内容、语言表达、仪表仪态等方面进行打分,最后由课代表算出平均分,即是该小组最后得分。对于上台演说的同学有额外加分,旨在鼓励学生多上台锻炼。
    4、课代表将得分记录到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表中。
    5、适当奖励。对于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五角星或者红旗的形状以示鼓励。或者奖励一支笔和一个笔芯以激发下一次活动参与的热情。
    这种量化的方式有利于树立一种“组荣我荣,组耻我羞”的意识,这样既调动了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和互助,也让学生学会尊重和倾听其他小组的演说。
    如上点点滴滴的细节,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关注并践行,那些形式化、表演化的小组合作,才可能走向扎实有效的、真正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细节决定成败[J].中国教育报,2015(9:101).
[2] 吴志勇.怎样让合作探究告别作秀[J]. 中国教育报,2015(6:72-73).
 

相关热词搜索:德育课 职业学校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