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集合了丰子恺先生散文与画作的文集,作品分为“人间世”“山水间”“众生相”三个部分,“人间世”角度最为广阔,论的是人生与社会,“山水间”注重游兴,多是面对大自然的快乐,而“众生相”以老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所见的众生相则令人五味杂陈,而开篇的《网》,恰好与我心情暗合,阅读过程中也仿佛找到了未曾逢面的知音。其中饱含了作者破除束缚与网的思想,对于人生的解读,对于无常世事的喟叹,其中很有一些佛教四大皆空的意蕴,却对于所有人类抱有着最深切的热爱与最大的悲悯,不仅是人类,应该说也包括了所有的动物植物乃至与整个世界,以及那不可知的命运。但是在悲悯之余,作者也从一个更加达观旷远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与世界,自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可是人往往会不自觉地为所有事情套上最悲观的面貌,再用所有束缚包裹住快意。在这一点上,儿童似乎代表了最纯真最自由的天性,即使逃难,在孩童看来,也是最喜欢的事,因为那是“全家人坐汽车,去看大轮船”,读到这里,不禁怡然,不经意间经由孩童,我们找到了观望这个世界最独特的角度。
丰子恺先生不只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也尤其关注身处的世界乃至其中的人们,往往对于生活中的细节提出自己的观点,尤为擅长以小见大,先生的散文,总是从日常生活说起,最终却能发现出一个大的道理,从水仙花的灾难引申到个人民族国家的生命力,从过年习俗的改变看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从照相看到世间多逢迎,但是这些道理却也绝不枯燥,不急不缓却能鞭辟入里,就像作者自己描述上天者的心态一般,相信慢慢来,老先生也会上得险峰,读这样的文字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平静通达的心态,其中融注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与智慧。
书中文字与漫画很搭配,文字中表达不尽的在线条中得到了诠释,在线条中的情感由文字得到了加强,艺术是相通的,在绘画中注重线条与精炼的作者,也注重炼字,老先生的文字如他的画作一般,灵动趣致,深刻隽永。就如《姓》这一篇与《把酒话桑麻》这画搭配在一起鉴赏,油然而生一种回望追忆儿时生活的感觉,绘画延展了文字不尽之意,相得益彰。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尘世,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而他的文字同样如此,如与这位智者闲谈一般,而深蕴其中的是一个达观却悲悯的永不会老去的灵魂。
馆藏推荐:
《活着本来单纯》I2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