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园地 > 教师园地 > 正文

在做中学
2023-10-17 14:53:23   来源:作者:黄志刚   浏览量:181

      初三时课业压力大,每晚下自习回家还要继续完成作业,挑灯夜战是常态。一次偶然机会,在学校小卖部发现论条卖的三合一速溶咖啡,约五毛钱一袋。第一次品尝,就感觉它有一股难言的醇厚香气,于是直到高三,都会时不时靠喝咖啡来提神。
      一次,在云南出差的舅舅带回了一包特产——云南小粒咖啡。那会儿缺乏对咖啡的认知,舅舅亦不甚了解,只跟我介绍说,这个东西该是磨碎了煮着喝的。我用石臼将咖啡豆捣磨成渣,直接下锅煮开,锅里泛起一层浮沫,捞也捞不净。结果咖啡喝起来涩得很,难以下咽,只得一整锅倒掉。自然而然对现磨咖啡产生一种抵触,觉得不过如此,不如速溶便捷好喝。殊不知,自己的制作方法是彻头彻尾的谬误了。
      大学时,学校旁主干道某十字路口的转角,有家不起眼的咖啡馆,虽常年从旁路过,但直到快毕业才发现有这么一间店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进门,墙上悬挂着店主从法国蓝带学院取得的结业证书,其竟是个与我年岁差相仿佛的年轻人。彼时,价目表上的每款产品都不贵,价格只有某巴克的一半。由于品类繁多,点单时眼花缭乱,选择困难症犯了。店主也不催,只是笑吟吟地等候。犹记得第一次点的是香草拿堤,15元,端上来还附带了两块自家烘焙的粗粮饼干。店主的好脾气及好手艺折服了我,自那之后,每周末早晨去喝一杯咖啡成为常态,至于每次附赠的小甜品都不同,则给了人一种开“盲盒”的乐趣。最美的还是下雨天,撑伞从校门踱步十分钟来到小店,点一杯咖啡,坐在落地窗边的长条桌上,看雨水浸润无声,看行人步履匆匆,看车流往来如梭。最后毕业论文也是在店里久坐,伴着咖啡香气完成的。工作几年后,故地重游,发现店面已转让,可叹也欤。
      这几年,哪里新开咖啡店,只要恰逢其会,我就品尝总结。时间久了,渐窥门径,开始尝试自己制作。后来发现自己制作也非难事,且便捷实惠,于是乎熟能生巧,于是乎自发地了解零碎的相关知识、技巧、风俗,现在已俨然是一个较合格的爱好者了。
      我们学院一直都有酒店管理专业。上个学期末,系部负责课程申报的老师引荐我来教授为这个专业新开设的咖啡课程。我感到新奇,因为就本地而言,技工院校安排咖啡课程教学,应该是无此先例,多少有点第一个吃螃蟹的意思。经了解才知道,这是学院合作的实习酒店提出的需求,属于小朋友们在酒店服务过程中应知应会的技能。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课程是新开的,有经验的教师无从挑选,只能平地起楼地搭建框架。开始还有犹豫,后来,一位我所敬佩的老师鼓励我说:“你在学院带过其他课程,对教学规范熟悉。关于咖啡的知识与技能,目前所知的老师中也没有谁比你更能侃侃而谈、驾轻就熟。谁还不是在做中学呢?这不就是教学相长嘛!”这句话真正触动了我,使我思虑再三后,愿意利用自己的爱好,为酒店管理班的教学事业添一把火。好在这门课程当前是定位在最基本的认知与实操,不与考证及升学挂钩,这也给了我这个“半吊子”授课的底气。
      怀着忐忑的心情,以一门新课教师的身份踏进酒店管理班里,发现班上的小朋友们一个个都非常可爱,每个人给我的感觉都是璞玉一般,打磨打磨就会绽放出属于他们别样的光彩。我跟他们说,这门课要求不高,没有办法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持证咖啡师,但是这样一门新颖、实用的课程,我们严格奉行寓教于乐的宗旨,大家在一次次动手中获得提升,获得快乐,学到手艺,这就够了。后来实际授课过程中,遇到一些客观条件不足的问题,友爱的同事们纷纷献谋献策,或是帮助协调教学资源、场地,让我不断体会到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情,还有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真诚。一次次困难被排除的时刻,我就会意识到,前期筹备课程中所有的纠结都是多余的。同学们在课堂上跃跃欲试的热情、学到东西时的自豪,确实能够感染人。我们这样一帮人,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一定能摸得着、过得去。
      即使是熟稔的科目,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获取新的感悟和体验,从而逐渐替换原有的教学设计。对于同学们来说更是如此,每一次做都是在学。两者不同在于,一个是升华,一个是新学,也都没出离“在做中学”的范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并能学以致用,这便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吧。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