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园地 > 教师园地 > 正文

过度的意义没有意义
2023-12-20 08:30:17   来源:作者:黄志刚   浏览量:169

      “我会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和虚度时间而自惭形秽,但是拿起手机,又会被里面无意义的内容吸引心神,任时光匆匆流去。矛盾的是,在玩手机或做其他类似与个人提升无关的的事情时,一方面愿意将这种事情持续下去,另一方面却也清醒着自责。久而久之,内心饱受折磨,倍感痛苦。”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段话,都会说“你是不是在我们家装了监控”。
      这是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心理医生对自己病患病情的描述。其实这种心情,我们每个人不敢说一直有,但是偶尔也有之。能够这样客观且坦白地自述,需要莫大的勇气。
      十几年前,我们还常听到一个词叫“网瘾”,近些年少有人提了,因为现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沾点。当年指责孩子们因网废学的父母,面对某些短视频软件的多巴胺式刺激,也终于见识到屏幕背后那个世界的美妙。
      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某些事情没有意义,那是基本的价值判断产生了作用。但是,这种价值判断是自发的还是外界赋予的?这种价值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对于职业电竞选手,电子竞技就是他们的职业,玩得越好获得的收益越丰厚,那作为普世价值的“打游戏不是正事”,对他们显然就不适用。当然,这里举的也是极端的例子,毕竟电子竞技是小众行业,且能通过打游戏挣取稳定收益的也还是很少的一帮人。这里只是想证明,凡是存在即合乎理性,盲目否定与打杀并不可取。
      当努力拼搏成为主流价值,躺平摆烂则显得该被唾弃。若在“男儿生当带吴钩”的时代,陶渊明会否“带月荷锄归”也要两说。外部的价值引导,对于我们人格、思想的形成都有着重要意义。法律规范的限定,让我们有了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的行为外延,而主流价值赋予我们人格的内涵,不然我们与野人无异。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当“玩手机/玩游戏就是不务正业”这样一种负面论断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是伴随着我们成长,那么将大多时间耗在这些事情上时,自然会让我们产生负罪感。无独有偶,金钱观也类似。来自长辈的教育若秉持着“勤俭节约是美德,大手大脚尤可耻”,那么孩子长大以后,有的也会纠结于自己花的钱合理与否、有意义与否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若要消除持续的精神内耗,我们首先要正确看待所谓的“无意义”。人生本没有那么宏大的意义,多数人还是平凡地度过一生。奋斗自是应该,那是我们为自己挣取美好生活的必要途径,而非演给别人看,毕竟结果不会陪我们演戏。如果上面所说的“无意义”能够帮助我们短暂清空压力,减负前行,那么它是否还没有意义?另外一种教育理念是我所认可的,“会玩才会学”,这个概念里所说的会玩不只是单方面玩乐,而是一种玩与学之间微妙的平衡之道。行为都有惯性,打破惯性需要毅力,但正确认知是前提条件。假如我们会因为花了一笔钱,长时间纠结于自己是否违背了勤俭节约的祖训,何不改变观念,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去争取足够的收益,让所花费的那笔显得微不足道?多数人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要改变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实非朝夕之功。
      人生并不是时时、事事都有意义,“无用之用,无为之为”一样有价值。正确看待事物的价值,给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并踏实践行,我们就能停止无尽的内耗,从无意义中超脱出来,寻求到更美好的前景。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