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在我大约五六岁的光景,社员们做饭用的燃料就是秋天的庄稼收获后余下的秸杆,所以做饭是很难由一个人来完成的,一般都是一个半劳力在锅台上操作,而让一个小孩蹲在旁边烧火,整劳力是从来不做饭的。假如只有一个人做饭,那就只能锅上一把、锅下一把的,不仅满手是灰不卫生,而且可能出现灶堂里的柴火燃烧了半截后由于无人关照而很容易从锅门嘴掉出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能够有一个孩子帮忙凑火。那时,每年秋收以后,庄户人家都会把庄稼的秸杆晒干后收好,堆放起来作为一年的做饭所需燃料,扯草就成了每日三餐在做饭前必须要提前准备好的一件事,“扯草堆”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每当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柴草燃烧的烟灰就会在锅底上留下一层厚厚的黑灰,这是必须把铁锅从锅腔上拿下来并加以铲除的,否则会严重影响烧锅做饭的热传导效果。于是每天早晨,我都是在母亲铲锅时那刺耳的咯吱咯吱声中被吵醒了的。然后就可以见到村子里家家户户的草房子顶上升起来的袅袅炊烟,预示着一日的劳作又要开始了。
我当年就是父母做事的好帮手,尤其是凑火,更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也因此成为家人在其他人面前炫耀的资本。凑火是有许多技巧的,首要的就是必须把锅门嘴附近的杂草清理干净,否则万一有火星奔出来,随时都有可能把身后的干草燃着,从而酿成火灾。当年我们村里就有一户人家的厨房被大火吞没并很快地燃着了大房子,导致其从此家贫如洗一无所有,事后听说是没有张贴灶老爷看着,其实就是由于没有小孩子关照凑火而导致的。此外,如何用火叉挑起或压住柴草以便控制火焰的大小,用来满足做饭所需要的文火或猛火,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把握火候吧。尤其是当需要烈火的时候,还需要把锅堂内的灰烬掏空,以便让炉底透风,从而获得猛烈的劲火。有时,为了满足烹饪不同内容的需要,还需要用火叉控制柴草以便让火焰在锅底的中心或锅边等不同部位燃烧。即使是农村人家做大事儿的时候,大厨也说:必须找个会凑火的,因为饭菜做得好坏,凑火的功夫占七分,烧饭炒菜仅占三分。最困难的当数遇到了阴雨天,柴草都潮湿了的时候,很难点着,凑火中途万一熄灭了就得反复地吹火,浓烟往往会熏得人眼泪直流。“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的源头就是从这里面来的。家庭条件好的大户人家往往是用风箱吹火的,免却了流泪做饭的尴尬。当然,最让我渴望的就是每当凑火结束了的时候,我往往会悄悄地埋一个山芋在锅底下的灰烬中,当饭后大人们刷锅洗碗时也就自然的熟了,那种烤山芋是香气袭人、无与伦比的,而父母亲往往都故意假装不知道或坚决看不见。可惜的是,我多数时候在饭后就忘记了锅底下埋着的熟山芋,经常被家人在第二天早晨做饭前掏灰时发现了而多次露出马脚,但是他们并不生气,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家图四壁、物资匮乏吧,毕竟面黄肌瘦的孩子们都太饥饿了,于是大人们就把这当作是孩子们的专利了,所以许多时候并不刻意揭穿。
其实,凑火有时也不失为一件最幸福的事儿,尤其是在冬季,正好也是取暖的绝好机会。每当夜晚,昏暗的油灯下,锅底的火苗安详地舔着乌黑的锅底,晃动的亮光照在家人的脸上,外面虽然寒风凛冽,室内却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息。于是,做晚饭的时间就成了一家人团聚的最美好时光。记得有一年春节期间大雪封门,但厨房里的热气从门缝向外冒,母亲端来了一大簸箕的水饺下了锅,关键时刻她提醒着我如何把柴草挑起来用大火烧,尽快地把水催开。两个妹妹就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兴奋地跳跃着、吵闹着“要吃饺子喽……要吃饺子喽……”就这样,我年复一年地帮大人凑火,也体会到了最先闻到锅里漂出来的饭菜香味儿,至今品鉴各种食物气味的能力特强,估计与儿时因凑火而经常接触到各种气味所受到的锻炼有关吧。而当我读初中的时候,由于时间太紧张了,我往往是一边凑火一边看书,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几本优秀作文选都是我利用凑火的时间看完的,印象深、感触多,每每因联想到凑火的情形而记得其中的细节,虽然也曾多次发生过因看书过于投入,一时大意了而导致柴火掉下来烧伤了脚面等险情,好在都是有虚惊无大灾。
经过多年的基本功磨练,凑火的最高境界被我攀登上了,就是用草锅来做大米饭。一开始的时候也多次出现锅底的大米都烧糊了而上层大米却还是夹生饭的现象。母亲并不责骂,都是在惋惜中挑除了串烟的部分后把它重新做成了炒饭给我们吃,并继续鼓励我按照要领去努力体会。经过几次的失败教训,我终于能够把握住关键环节了,就是首先要把大米淘干净后充分浸泡,然后在足量的开水里下米,用大火再次烧开后,必须用锅铲把粘在锅底的大米铲起来防止过早的糊锅底。大米在开水中跳起来大约两分钟左右,需要保持一指深的开水,多余的开水必须撇出来,形成的乳白色米茶据说是营养极佳的饮品。这时最需要注意的是立即转为小火,耐心地在锅底四周均匀地漫火缓烧。这关键时刻的重要技巧就是,用火叉压住柴草不让它们充分地燃烧,必须坚持十来分钟左右,当听到咔啪咔啪的声音时估计多余的水份也就被大米吸收完了并开始在锅底结成锅巴了。切记这时万万不可以揭锅盖,需要再凭借灶堂内灰烬死火的余温继续煲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当我熟练地把握了草锅做米饭的要领后,几乎从此以后就再没有失过手,每次都可以做出香喷喷的草锅大米饭,并且锅底结的锅巴又脆又香而且不糊,我也因此成了村里最年轻的做米饭的好把式,心中难免飘飘然的过了好久。然而,我的自豪感终究未能敌得过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厨房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电饭锅与燃气灶,接着又有了微波炉以及更加先进的现代化智能炊具,做饭时再也不需要有人凑火了,我的绝活被高科技给废了。今天,许多孩子已经不懂得什么叫扯草堆与吹火杖了,更没有体验过凑火与铲锅是什么滋味,村庄里袅袅炊烟估计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申遗了。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之余,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儿时的草锅里做出来的饭菜,那才是真正的喷香!不仅仅因为以前是没有吃穿的年代,也许与绿色无污染的原料有关吧,许多社员不需要任何的下饭菜就可以把一碗大米饭一口气吃完!反正,我后来再也没有吃过以前那样香甜可口的米饭了。而每年的深秋时节,总有部分农户因无法处理庄稼的秸杆而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导致空气污染加剧。对此,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时下的许多大酒店里为了招揽生意往往会竞相打出土灶台、农家草锅、地锅鸡等所谓特色服务时,我往往会不屑地会心一笑:就凭这些三十岁不到的所谓大厨,真的在地锅这方面能够有多少经验?唉,就让大家权且凑凑热闹、尝尝新鲜吧。时代发展永远不会也无需回头到从前,就让我们把草锅做饭当作美好的回忆吧。凑火,只能永远地封存在我的记忆深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