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园地 > 教师园地 > 正文

也谈恨铁不成钢
2018-04-24 16:59:00   来源:作者:王开山   浏览量:719

      恨铁不成钢,比喻对所期望的人不求上进而表示焦急不满。这句话是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口头禅。我认为家长或老师说这句话至少表达两层意思:一是表达自己在教育孩子或学生上的无奈;二是推卸责任,把不成钢的原因都推给了“铁”。正确认识“恨铁不成钢”这句话,很有现实意义。 
      一、“钢”不是恨出来的,是炼出来的
      钢比铁的硬度、韧性好,铁变成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叫“炼”,炼除了要加适量的碳之外,还要得法。炼钢者,不去炼钢或不懂炼钢的技术,铁就不会成钢。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只要教育得法,孩子都可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使铁不能成钢。
      1.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亲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很多孩子不成钢的原因之一。有部分父母,狭窄界定成功的定义,认为做官有钱就是成功,就是钢。一旦感到自己成不了“钢”,就决定拼孩子,逼迫孩子负担自己的理想,无限放大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味拔高孩子的学习目标,总认为孩子应该比现在更好。为了提高孩子成绩,千方百计挤时间给孩子学习,不让其参加劳动,不让孩子有正常的同学之间的往来和活动,包办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不让孩子有其它能力培养的机会。孩子学习成绩上稍有闪失,就“恨铁不成钢”。
      恨铁不成钢,只能说明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已经黔驴技穷,或者说家长已经开始放弃为人父母的责任。提高“炼钢”技术,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2.学校教育方面
      对于一个生长在错误家庭教育中的孩子来说,老师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老师的尊重与鼓励,能燃起孩子成“钢”的火焰。如果老师的教育也是错的,孩子就完了。要教育好学生,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多学习“打铁”的本领,要多学习育人的方法与艺术。
      (1)因材施教。 老师们面对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心理、性格、身体素质、家庭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如果对他们提出相同的“钢”的要求,是极其不合理的。教育应该是极具个性化的,教师要以人为本,要从生命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应该重视引导与发现,让学生们顺着自己的方向,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2)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少学校把学生分数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学生能考出好的分数,公然违背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原则,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分数高的同学进入快班,分数低的同学进入慢班。慢班的学生,由于很少得到老师的垂青,会渐渐产生消极信念和自卑心理,从而抑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沦落为“差生”。实际上,“差生”们只是选择了与优生不同的发展道路,学校和老师没有权利歧视和恨他们,他们的成长应该得到尊重,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自己选择的成才方向上,都可能成为钢,而学校老师的恨铁心态和行为,却化钢为铁,导致一个个、一批批学生走向平庸。
      二、钢铁并存,各尽其用。
       “钢”有“钢”的用途,“铁”也有“铁”的用途,社会生活既需要钢,也需要铁。各种各样的行业,各种各样的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做。一个人只要在本位上发挥他的作用,就会得到认可。如果每个人都朝着同一方向去发展,都成为顶尖的科学家或者艺术家,那么谁来当工人或者农民?缺少了工人或者农民,我们的社会还会存在吗?社会正因为有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社会才完整,才叫社会;正因为你在这里能,我在这里能,社会才丰富多彩,才处处充满惊喜和感动,社会才和谐。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容许和支持孩子和学生做“铁”,孩子和学生不能因为自己不能成“钢”,就自个卑微,就不绽放自己的美丽,只要是健康的道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家长与老师们不能因为孩子和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就对学生冷漠或者放弃,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孩子的成长道路,因为社会生活只有钢铁并存,各尽其用,才能持续发展,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热词搜索:也谈恨铁不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