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到烤红薯,说道:“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吃到嘴也不过尔尔。”读了既馋又觉有趣,所以我格外愿意看作家用笔写就的美食,尤其是自己喜爱的作家写的美食文字,因为文字描述出来的美食,不仅带着作者的想象,美食的记忆,又在头脑中做了一番“再加工”,仿佛比吃到嘴里更有余味,更魂萦梦牵。汪曾祺先生《人间草木》中写吃亦是如此。
这本书包含几个部分:肉食者不鄙、素食的故事、故乡的味道、四方食事、吃喝也有文化。算是汪曾祺先生美食随笔的一次集结。从肉食到素食,从故乡到他乡,从历史到文化,看着着实过瘾。写美食,需作者既写美文,又懂美食才好,汪曾祺先生就是位美食家,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在他笔下各色美食无所不包,先生的文字,即使说的是素菜,也会令人馋涎欲滴,冬日了,看到菌小谱那一节,忽然想念蘑菇的肥美,就买了口蘑烤来吃,看着一个个蘑菇渐渐变色,汁液渗出,洒一点盐,真是人间至味。人说汉书可以下酒,看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可以增进食欲,发现生活中日常饮食的美味,书中很少提及稀有珍贵的食材,往往说起的都是咸鸭蛋、豌豆、小咸菜、萝卜丝、炒米等等,但是就是这些文字中,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其实手边常常见到的一餐一饭未尝不是人间至味,且带着家的思念。
汪先生写吃的,又不单单是吃,他会讲述遍游四方的经历以及各地的美食,令人向往垂涎,其中旧闻旧事,很有趣味。得来的编辑费都花费在吃遍北京的馆子上,每次都是老舍先生点菜,王亚平执笔写菜单,这菜单真该珍藏。王世襄先生提了一捆葱去做焖葱还技压全场。与林斤澜一起在小店里就着豆花吃白米饭。他也会讲出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来,《诗经》上的“既有肥羜”说到韭菜花配羊肉,《随园食单》的腌蛋与土步鱼,明朝王西楼的《野菜谱》中的各式野菜,都是吃货们提高自我修养的好机会。
东北人一直吃的一道菜叫做“大救驾”,是把青菜与粉面调和,蒸过之后再用调料拌成凉菜吃,一直好奇这三个字是何出处,直到读到《昆明的吃食》中,明永历帝被吴三桂追赶至腾冲,困厄之中有人送了一盘炒饵块,万岁爷吃得精光,连说:这可救了驾了。“大救驾”因此得名。才恍然大悟。但是就是不知道处在北方边陲小镇的吃食怎么会与天之南的饵块有了联系,这或许是永远无穷无尽的关于美食与传说的继续探索吧。
而这关于吃的文字,也有作者的情感感触在里头,《昆明的雨》中带有对于昆明与西南联大时光的眷恋,《沽源》常有一种失落,《苦瓜是瓜吗?》则是对于文学创作的探讨。而先生在一篇文字中的一句话尤其令人感动:“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是呀,活着多好,而最简便唤醒我们生之美好的则是美食。美食不仅可饱腹,也带给人心灵上的享受与满足。汪曾祺先生不愿逛商场而愿逛菜市场,愿意亲手做精致小菜款待好友,并写下关于美食的文字,文同此理。
图书在馆:I267/68
谈吃,知味——读汪曾祺《人间草木》
2020-06-05 08:57:00 来源:图书馆 浏览量:100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