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种回答。季羡林先生说过“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毕淑敏在文章中提到“人生本没有意义,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余华在《活着》一书中描述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作家冯唐说过,要了解一段历史最简单、直接、粗暴的一种方式就是读小说,了解人性。《活着》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的起点是国共内战,以中国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说的窄一点,那就是中国1949年至1979年的历史。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虽然《活着》是一本小说,福贵这个主人公是由作家虚构的,但是也可以将福贵的成长史看成是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个人史。透过福贵的一生,我看到了一些错误和遗憾,引发了一些思考。
这部小说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愚蠢、善良和邪恶,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好的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拓宽了视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现实中曾困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更深刻地理解当下的生活,获得更丰富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