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近日,又正式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一事,对于正在面临“制造业升级”的中国而言,这可能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步骤之一。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对淮海技师学院来说,这是学院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新举措。此次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出发点,引优质企业入校的重要战略,将有效推进校企双方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工学交替 校企融合共为办学主体
江苏淮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的结晶,目前,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师生已经进入车间参与企业生产,其实训结果直接与企业生产挂钩。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淮海技师学院副院长张兵营介绍说,“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江苏淮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
记者了解到,这种升级体现在学院和企业在招生生源、课程设置、文化导入、学费资助以及企业实习等方面均有话语权。新的公司由学院提供场所、设备和人力资源,企业提供建设资金以及部分先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人力资源以学院学生为主,企业安排部分技术工人进行指导,尝试执行学徒制教学方案,并支付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用。
在淮海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刚看来,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两不误。既不会沉溺于书本成为“书呆子”,又不是只懂做工却没有理论素养的工匠。“在这种体制下,学生像‘学徒’一样在学校边学习边实习,不仅能把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经验,还能更快熟悉企业,等于拿着工资学技术,可以实现‘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的统一,成功实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理念。”
双向教学 职业教育突破传统束缚
现代学徒制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改革是全局性的,这种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了企业,它不仅仅是形式之变,而是“学”与“教”的形态重构和内涵提升。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通过教学综合改革,营造全新的职业教育生态。“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高职教育应该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有机融合。”淮海技师学院副院长张兵营告诉记者。同时,对企业来说,现代学徒制带来的不只是机遇,还有挑战,苏州正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国介绍说,“目前企业的很多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依靠经验来做事,工作熟练,动手能力强,但是知识储备不足,发展受限。‘打铁还需自身硬’,这种情况下,想要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除了经验,还需要企业员工自我的升华。”
据悉,为进一步发扬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学校把企业请进学校后,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对专业教师进行技术指导,设立了企业专家大讲堂,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根据技能培训结果,编纂教材,将实践转化为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完成现场教学,更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生产,他们既是学校专业教师,又是企业技师。对企业员工来说,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专业教师还会与企业员工沟通授课内容和授课计划,使之参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仅能巩固自身技术,还可以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再提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他们既是企业技师,又是学校兼职教师。
王新国慨叹,这样“边传授技术边学习理论”的方式是真正的教、学、做的统一,有助于实现技工全面发展,将学校教育和岗位针对性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私人定制 人才培养实现双赢格局
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反映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最新技术的可用性”,我国仅列第107位。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技术工人紧缺的背景下,企业“定制”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苏州正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国告诉记者:“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虽然也能获得一批技能人才,但培养出来的人才工作一定时间后,离职现象普遍严重,感觉是在为全社会培养人才,企业的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
现代学徒制既继承了学徒制的精髓,又保留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长处,成为培养技术工人的较为理想的模式。 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当下,现代学徒制将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让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以产教融合为出发点,学校与企业合力培养出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毕业之后也可以马上到企业效力,能够有效地摆脱“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困境。无疑,在这场变革中,现代学徒制给校企双方带来的是双赢的局面。
对此,王新国感受颇深,“客观地说,现代学徒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最大的便利就是帮助我们解决了用工问题,一方面,我们以学校学生为人力资源,这些学生都受过专业教育,文化程度高,理论知识丰富,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学徒制’中人才流失的大问题,学生很早就进入生产线,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再加上企业就设在学校,很大程度上方便学生就近就业,某种程度上说,在企业实现‘私人定制’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当前,“把教室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为学校提供部分经费,及学校教学实践、就业创业提供基地支持。而学校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同时为企业的人才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