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企合作 > 人才培养 > 正文

校企合作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出路
2014-09-04 09:00:05   来源:李刚   浏览量:260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可以说,与企业合作到什么程度,学校的办学就会达到什么高度;学校发展到什么高度,企业就能主动与学校寻求合作广度。最终学校才会真正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高级技工“工厂”。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了适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校企合作更应不断深入,不断构建立体合作网络,最后达到交融。
    校企合作是从一个单一合作走向复杂合作的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一就业阶段。第二阶段是浅层次合作阶段。第三阶段是固定合作并初步探索合作模式阶段。第四个阶段是逐步从复杂合作阶段走向成熟合作阶段。归纳起来,校企合作的成熟模式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共建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共分为6个类型,一是校内—独资—学校主导型,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校内—合资—学校主导型;三是校内—独资—企业主导型;四是校内—合资—企业主导型;五是校外—合资—企业主导型;六是校外—合资—学校主导型。目前我校停留在第一种合作模式,其他合作方式都还在推进中。
    二、“订单式”培养人才
    “订单式”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目前校企合作中很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和企业达成共识制定方案,签订培养意向书,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训、确定双方任课教师,共同组织教学,开展校企互动、工学交替、试岗实习等教学活动,安排到企业进行工作。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大缩减了学生适应企业的过程。我校和尼吉康以及秀强玻璃等公司在2011年就开始这种模式的合作,现在已经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合作模式。
     三、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咨询机构完善
    要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办学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方向及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等优化教学内容,开发专业课程。大力发展专业的前瞻性。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到校任教,学校同时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深入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大力推进咨询机构的成立,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和顾问。
    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
    从侧重专业理论教学实现向侧重实践技能教学的转变,由传统的封闭式办学向现代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开门办学模式转变。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型教学,构建“课程结构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规范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实行课堂加车间、车间即课堂的新型教学。逐步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引厂入校”和“办学入厂”合作模式开始凸显
    充分利用学校设备资源,可以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型实训车间,既能实习又可生产。在学校短缺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合作,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吃住,利用企业设备进行教学。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实现 “五个同步”,学校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企业为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人才,实现了人才培训同步;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实现企业需求和学校专业设置同步;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同步;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实习与企业生产同步;学校教学管理引入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同步。我校汽车工程系自办修理厂应该说是我们引厂入校的一个良好开端。
    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是“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一体化”,这也是技工院校追求的终极目标。校企合作不仅是一个学校与企业相互沟通的简单社会问题,而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牵扯面积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有政府的问题,也有企业的问题,当前的校企合作主要表现在学校一头热,企业却一头冷,有些合作无法深入,但是作为校方还是要主动推进合作。学校要改变在校企合作中的态度,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定位,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一是要立足经济全局,服务产业发展;二是要立足就业市场,服务企业发展;三是要立足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发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很多,我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会加大努力推进这项工作,促进学校更好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重点 出路 根本 学校